区域/语言
2018-12-11
曾经——结合二十四节气和天气变化的经验积累,古人总结出了“朝霞不出门,晚霞行千里”等预测天气的谚语。
现在——我们观测气象的各种观测站和观测设备,比如雷达、卫星等,慢慢组成了一张捕捉天气变化的“大网”,让天气信息的监测准确率得以大大提高。
But——变幻莫测的天地自然间,哪怕一些突发的微小变化,都会影响到气象信息的计算结果,比如,巴西的一只蝴蝶扇动了翅膀,有可能导致美国得克萨市州的一场风暴。
SO——说“变脸”就“变脸”的天气,只有被更实时、更精准的掌握,才能让人们更有备无患。
如何让经常“晴空万里突然暴风雨”的天气变得更为可测?今年6月,浙江省气象局与海康威视合作,利用海康威视AI开放平台,共同推进“天脸识别”项目建设,通过智能算法和图像技术,让“天脸”像“人脸”变得可被识别。
01. 看云:全天空云状分布自动记录
全天空成像仪可以实现白天全天空云量的持续自动监测,通过智能识别算法和图像分类技术,实时识别出云状、云量,帮助气象局根据云量的多少,判断不同天气状况。
02. 看霜:结霜识别
温度低于零度的那一刻,敏锐识别到结霜现象,为农作提供预知和预测,提前做好预防措施。
03. 看降水 :雨、雪识别
利用高速公路及城市道路卡口资源,结合道路积雪、降雨情况等特征进行智能分类检测。
04. 看能见度:能见度识别
实时观测大气能见度的变化,当能见度低于一定程度时进行实时预警,尤其是在小于1000米的低能见度,对于交通运输、电力、城市建设等有着重大影响时。
05. 看雪深:雪深识别
通过摄像机实时读取雪尺刻度,进行雪深自动读数。
在传统天气观测中,多为较宏观的监测、往往监测点位较少,难以做到微观的精细化监测和实时预报。同时,在对比如云状、云量等气象进行观测时,需要大量的人工凭借经验进行判断,这样不仅人力成本较大,气象观测的结果还会受观测员的经验影响。
在和海康威视的合作中,浙江省气象局利用海康威视AI开放平台,同步、高效地进行各类天气现象的素材收集,标定和训练,大大提升了算法落地速度。短时间内,相继上线了结霜、云量等气象智能观测算法,实现霜、云量等气象的高性价比自动观测。
“天脸识别”项目通过人工智能技术,能帮助气象部门对云量和云状、降水、雪深、能见度等气象要素进行更精准、更实时地观测,不仅能进行大范围的城市天气的实时监测,还能缩小到区域(比如某条路段)进行天气监测,为城市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,给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便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