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庆元130多座廊桥中,兰溪桥是全国现存单孔跨度最大的古廊桥(始建于1574年),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“河上架桥,桥上建廊,以廊护桥,桥廊一体”。全桥不用一钉一铆,只靠木头纵横相置、编织成拱,如同一座彩虹悬挂于山水之间,承载着无数人的美好回忆。在它绵延数百年的时光里,火灾是最大的威胁之一,只要廊桥遇上火,数百年时光顷刻便可能消逝。
如何让廊桥“跨越”更长岁月,文物保护者们和科技力量都在努力。
陈化诚是庆元县文物保护所的所长,出生在庆元的他不记得走过多少次廊桥。他从无忧无虑的男孩,成长为青涩少年,高考后去天津学习文物修复与保护,毕业后又跨过廊桥回到庆元,参加文物保护工作。成为文物保护者的13年里,他有了新的视角与桥相处,带来了许多保护新手段,其中包括海康威视STAR科技公益带来的智慧消防守护——依托智能物联产品和技术,实现廊桥温度异常和烟雾警报、险情应急处置一键达等智慧管理,让廊桥保护更加精准化、高效化。
为了保护兰溪桥,庆元县的文保员王家武每天都去桥上走三四趟,有时候晚上睡觉时间也爬起来转一转。“天气炎热的时候,很多人来避暑乘凉,我们巡查的次数也会增加。”他今年75岁,守护已近30年,当整座城还在酣睡时,就是他工作的最好时机,“早上越是人少,越是能观察清楚,桥面有没有受损,桥板有没有风化。”人多的时候,王家武就在边上仔细盯看,“廊桥最怕就是火了,火烧掉就没有了。”他反复念叨着这句话,时不时捡起几个烟头。穿过兰溪桥是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西洋殿,他常住在这里,一人守护一桥一殿近30年,“不会枯燥,把这个古老东西传下去,不要让它(被)破坏掉,心里就这件事。”王家武笃定地说道。
并非每一座廊桥都有自己的“王家武”。陈化诚说,庆元县廊桥多文保员少,特别遇到节庆活动,人们纷纷赶来廊桥相聚时,常常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。“过年过节的时候都不敢睡,就怕随时有电话来。”2013年开始,他申请为廊桥装上了视频设备,提高文物保护能力。“远程巡查大大提高了效率,在监测到异常时,可以迅速通知管理人员,减轻了人力不足的压力。并且监测系统可以记录和存储古廊桥的使用和保护情况,这些资料对教育、宣传、研究都有帮助。”
今年,保护再次升级——庆元县文保所携手海康威视STAR科技公益,为兰溪桥部署了多光谱火灾探测器、报警机、网络音柱等智慧消防产品,以科技力量多方位加固安全防线。其中,多光谱火灾探测器安装在兰溪桥的4个点位,覆盖了全桥48余米长。通过热成像和可见光技术,以及图像火焰特征识别、火焰特征光谱检测、温度感知等智能算法,实现极早期的火灾精准探测,快速判断火灾发生位置,并做出秒级响应。